

春辞,夏至,快到夏日里舒展身心!让我们和家人、朋友,一起走进上海动物园,邂逅自然的蓬勃生命力!
迷人的“大猫”
猫科动物神秘又迷人,是很多人青睐的对象,在众多的猫科动物中,你最喜欢谁呢?今天向你介绍的,是一种“大猫”,叫作华南虎。华南虎是中国的特有种,又称中国虎,可惜的是,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,华南虎数量急剧下降,目前在野外已经功能性灭绝。它们只能在动物园中生活,总数不足250只,上海动物园目前有20余只,都是20世纪50年代从野外捕获的华南虎的后代。当时,有繁殖记录的为6只,上海动物园和贵阳黔灵山动物园各有两雌一雄,因此在华南虎的“家谱”上,分为“上海系”和“贵阳系”。经过多年观察、研究、分析,“上海系”华南虎明显携带多子基因,“虎丁兴旺”。
温和的“巨人”
你有没有看过电影《金刚》?影片中的“金刚”,原型就是大猩猩。在上海动物园的大猩猩馆,生活着温柔的大猩猩妈妈阿斯特拉、富态的阿姨昆塔,以及两个“小伙子”——海贝和海弟。
就像电影中的“金刚”一样,拍打胸脯是大猩猩的招牌动作,也是一种交流方式。大猩猩会用手掌(而不是拳头)左右交替拍打胸脯,发出响亮的声音,这声音能传很远。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,成年雄性大猩猩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其体形、地位和战斗力。
你知道大猩猩和黑猩猩、猩猩的区别吗?我来告诉你吧!
上海动物园的大猩猩、猩猩、黑猩猩、长臂猿均成功繁育,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四大类人猿都有繁育的动物园。下次来园好好看看它们吧!
上海“土著”
上海动物园的乡土动物区开大陆动物园之先河,模拟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,集中展示上海周边的本土动物,以期市民更好地了解和关注本土动物的保护。
在乡土动物区,有一片很大的展区,这里生活着一群没有角的小鹿,它们的尾巴短短的,耳朵圆圆的,逃跑时像兔子一样一跳一跳的,成年雄性还有一对长长的“獠牙”。它们的名字叫作獐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上海就有野生獐的分布,在19世纪末数量还相当多。但伴随着栖息地面积减少与人类过度捕猎,獐的数量不断下降,至20世纪初,在上海几乎绝迹。2007年,上海开始了獐的重引入项目,从浙江引进了21头獐,于华夏公园内饲养,并成功繁殖后代。此后,数百头健康的獐从这里走出,被陆续输送给滨江森林公园、松江浦南林地、新浜林地、南汇东滩和崇明明珠湖等地进行野化、野放。终有一日,獐会回归上海真正的自然家园,正如它们的祖先一样。
在上海动物园灵长类动物区的一隅,有个地方经常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,那个地方就是灵长育婴房,是人工喂养各种灵长动物幼崽的地方,吸引游客目光的也正是这些可爱的灵长宝宝们。
一般情况下,不主张人工育幼,因为母乳对幼崽的生长发育是最好的,而且幼崽跟着母兽也可以学到社群生活的经验。但是在动物饲养中,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:
1.幼崽是早产儿或先天体质虚弱。
2.母兽第一次产崽,缺乏带崽经验,不会哺育幼崽。
3.母兽产后虚弱、产后泌乳不足或没有乳汁,没有办法哺育幼崽。
4.母兽没有母性而弃崽,或由于社群地位较低受到干扰而弃崽。
出于救治个体、确保种群个体数量的目的,不得不进行人工育幼。跟人类婴儿一样,其他灵长宝宝也是需要喝奶的。刚刚被救助的小宝宝往往身体非常虚弱,需要保育员用针筒缓慢滴注给它们。随着它们体力增长,会逐渐过渡到用奶瓶喂奶。同时,灵长宝宝们的个体大小差异极大,所以,在育婴房能看到不同类型、大小不一的奶瓶,种类多到可以办一个小型的奶瓶展览会。
随着灵长宝宝们逐渐长大,它们需要更大的空间去探索,学习更多的技能,也需要和它们的伙伴进行交流。这时候,保育员会准备一个大房间,仔细装修一番,添置各类丰容物,让小家伙们开始它们的“升学之旅”。